台灣未上市股票產經資訊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66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台灣半导體產業再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

[複製鏈接]

2590

主題

2590

帖子

7898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7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1-8-10 17:56:37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台灣叱咤全球的半导體產業再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那就是晶圆代工龙头台积電位在南科的3 纳米廠正式举行上梁典礼。根据外媒《彭博社》的报导指出,台积電的3 纳米制程预计将在2022 年的下半年正式量產。台积電董事长刘德音也表示,3 纳米廠廠房基地面积约為35 公顷,無尘室面积将超過16 万平方公尺,大约是22 座标准足球場大小。而届时當3 纳米進入量產时,當年產能预估将超過每年60 万片12 吋晶圆,這也将使得台积電继续保持技術领先地位。

根据市場研究及调查機構《IC INSIGHTS》的最新研究数据显示,2020 年全球前15 大半导體廠當中,台积電的年营收可望达454.2 亿美元,将仅次南韩三星(Samsung)及处理器龙头英特尔Intel),居全球第3 大半导體廠。不過,相较于三星有记忆體及晶圆制造,英特尔以销售处理器及其他芯片為主的商業模式,台积電则是其中唯一的纯晶圆代工廠。

另外,根据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的调研结果显示,2020 年第3 季台积電在全球晶圆代工市場的市占率高达53.9%,也就是在前10 名的晶圆代工企業當中,其他9 名的总和都没有台积電一家多。而這今日的台灣之光,掌握全球半导體制造產業的重要關键,當时是如何建立?這就得從1974 年在台北的一場會议中谈起。

推動经济转型促成两大龙头

1974 年,當时的行政院秘书长费骅,會同包括经济部长孙运璿、交通部长高玉树、電信总局局长方贤齐、工研院院长王兆振與電信研究所所长康宝煌等政府官员,再加上美國無線電公司( RCA)研究主任潘文渊聚在一起讨论如何促進台灣经济转型,希望能從原本的纺织業转而發展電子業。讨论结果最後决定,藉由政府的主导来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由经济部在工研院底下设立「電子工業研究發展中心」,也就是後来的工研院電子所,以電子表使用的芯片為基础,预计自美國引進集成電路技術。



潘文渊邀集海外华人组成「電子技術顾問委员會」(TAC),為工研院拟定技術合作邀请函,询問30 多家美國半导體廠商技術移转的意愿,最後選定RCA。當时RCA 已经在台灣设廠生產電子產品,而且愿意代训人才,并负有更新技術之义務,以及買回所生產出的芯片,因而雀屏中選。當时工研院選派杨丁元、史钦泰、章青驹等多人赴美國RCA 工廠培训,回台灣在電子所设立集成電路示范工廠,後来這些人均成為台灣半导體產業的關键人物。

而電子示范工廠生產的首批電子表電路CD4007 A 的良率為55.7%,但4 個月後便超過RCA 估计的最高良率80%。此後甚至超越美國的平均良率83%,而达到88%,连RCA 都自叹不如。後来,RCA 甚至一度请求工研院将示范工廠或是技術卖回RCA,但為工研院拒绝,之後開启了台灣集成電路產業的辉煌世代。

不過,產品大受欢迎的情况下,却產生了另一個問题,那就示范工廠越来越商業化,需要扩廠的資金需求也越来越高,而這與工研院身為研究機構,准备專心第二期集成電路研究计画產生冲突,因此决定将示范工廠切割出去,這也就是在1980 年成立衍生公司联华電子(联電)的由来。

至于,後来台积電的成立,则是工研院電子所「超大型集成電路计画」的產物,之後成為继联電後的第2 家衍生公司。如同联電一般,1987 年成立台积電之际,时任行政院长俞國华希望民間持股能够至少有51%,以便确保台积電成為民营公司,但是同样因為台灣企業家缺乏信心而募資不顺,最後只得寻求外資合作,之後由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48.3%、荷兰飞利浦公司投資27.5%,本地民間資本仅占24.2%。

英特尔也帮了一把

台积電創立後,1988 年董事长张忠谋做了一個關键的决定,那就是透過私人情谊将老朋友Andy Grove(前英特尔創辦人暨执行长)请到台灣對台积電展開認证,并争取為英特尔代工產品。當时,拿到英特尔的認证對于台积電来说至關重要,因為拿到世界级的認证就是對其生產能力最好的背书,同时也為公司建立起了规章制度上的國际化标准。

在顺利通過英特尔的認证之後,等于為其所拥有的晶圆代工模式打開生意的大門,使得成立不久的台积電逐渐步上稳健的经营轨道,并在1994 年9 月5 日正式在台灣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為2330.TW。之後的1997 年10 月8 日,台积電海外存托凭证又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為TSM.N。

而随着台积電後来在晶圆代工领域惊人的成功,尤其是在营業额屡創新高之际,依旧维持将近50% 的毛利率,台灣及世界各地的半导體設計公司因此大幅增加,加速了半导體產業的技術進步。之後,许多企業争相模仿,首先是新加坡的特许半导體(Chartered Semiconductor)也以纯晶圆代工模式與台积電竞争,此外,南韩三星、日本的富士重工、川崎鋼铁、神户鋼铁與山叶以及美國的英特尔等公司,也在自身業務外投入晶圆代工產業。

面對晶圆代工市場的百花齐放,此时的台积電仍依照自己既定的步伐迈進。1999 年,台积電领先業界推出可商業量產的0.18 微米铜制程制造服務。2001 年,台积電推出業界第一套参考設計流程(Reference DesignFlow),协助開發0.25 微米及0.18 微米的客户降低設計障碍,以达到快速量產之目标。2005 年,领先業界成功试產65 纳米制程芯片。同年6 月,张忠谋辞去台积電执行职務,将棒子移交给其一手培養起来的接班人蔡力行,自己则仅担任董事长的职務。

世代交替几经波折

不過,世代轮替後的台积電并没有因此而一帆风顺。首先是2008 年全球金融海啸冲击,使得2009 年营收较2008 年下滑了11.2%,而且還因為劳資争议事件闹的满城风雨。再加上當时台积電正在积极開發的40 纳米制程遇上瓶颈,這些因素都讓公司营运面临亏损的危機。

2009 年6 月,在卸任4 年之後,张忠谋以78 岁高龄,重新回锅担任台积電执行长职務,透過一系列的危機处理,使台积電的营运重回正轨。而其中之一的關键,就是继40 纳米制程之後的28 纳米制程,台积電决定采用與英特尔相同的Gate-last 架構,放弃IBM 的Gate-First 架構,使得當时同样在開發28 纳米制程的竞争對手联電、三星、格罗方德都還持续在研發卡關的时刻,台积電能在2011 年正式量產28 纳米制程。

28 纳米制程抢先成關键

有人称28 纳米制程為帮助台积電後来全面脱胎换骨的關键,现在看来一點都不為過。原因在于當其他竞争對手都還持续在與28 纳米制程技術奋斗之际,台积電率先推出28 纳米制程芯片,使得制程技術和台积電落差無法缩小落差的情况下,只能在65 及40 纳米的技術節點上彼此削價竞争。使得當初以高阶芯片為主的IC 設計公司在選择代工廠之际,可说除了台积電以外,就没有第二選择,也因此使得台积電在28 纳米節點上的优势维持了数年之久,而该制程亦可说是历年来對台积電营收贡献最大的制程之一,這也使得台积電之後進一步拉大與其他竞争對手差距,成為持续稳坐晶圆代工龙头的最大助力。

2013 年,台积電挟28 纳米制程的技術與市場优势,推出半節點升级的20 纳米制程,只是,20 纳米為28 纳米制程所改良而来,在芯片面积微缩及功耗提升有限的情况下,较知名的除了苹果的A8 处理器外,正式采用的客户并不多,未能延续台积電在28 纳米制程上的优势,使得這时的台积電開始将期望放在下一個全節點提升的16纳米制程發展上。

被迫與三星分单反突显优势

2014 年,台积電推出在20 纳米制程基础上加入FinFET 技術而成16 纳米制程,并且取得使用于搭载于苹果iPhone 6s 和iPhone 6s+ 智慧型手機上A9 处理器的部分订单。當时,台积電的竞争對手南韩三星,因為在28 纳米制程上始终無法突破台积電的优势之後,就将發展目标進一步跳過20 纳米制程,放置到更先進的14 纳米制程上,并且找来前台积電负责研發的梁孟松進行技術指點,之後领先台积電的16 纳米制程,率先推出14 纳米制程,後来還與先前持续在制程上领先台积電共享苹果A9 处理器订单。

當时,苹果采取了使用双供應商的策略,同样的芯片設計分别由三星電子和台积電完成晶圆代工。三星生產的芯片代号為APL0898,使用14 纳米制程制造,面积為96 平方公厘;而台积電生產的芯片代号為APL1022,使用了16 纳米制程制造,面积為104.5 平方公厘。虽然略有區别,但是苹果宣称性能并無显著區别。

之後,2015 年10 月,市場却傳出,根据测试程式的结果,搭载三星代工芯片的iPhone 续航能力,较搭载台积電代工芯片的iPhone 更低的情况,一系列报导引起了消费者热议。虽然,這消息為苹果及三星所否認。但是自A9 系列处理器之後,苹果自A10 系列处理器開始,直到近期最新的A14 系列处理器,苹果就再也没有讓三星進行代工,可以想像這次事件影响的巨大。

制程优势一路领先

虽然台积電與三星在16 及14 纳米制程上仍在激烈竞争,但當时的台积電已经開始着手新一代10 纳米制程的開發,而這其中還加入台积電後来關键的致胜武器──InFO 扇出型晶圆级封装技術,并在2016 年正式推出。事实上,扇出型晶圆级封装技術早在2010 年就已经被英特尔研發出来,最初用在英特尔的行動解决方案上,但可惜的是,英特尔并未坚持下去,反而台积電接手该技術的研發,并推出完全版的InFO 封装技術。而该封装技術的最大好处就是降低成本、加快芯片制造周期,在制程良率达到最佳水平时效率尤其明显。

随着10 纳米制程之後,台积電紧接着迎接個位数纳米制程的来临。台积電的第1 代7 纳米制程于2017 年4 月開始開始大规模投產,相较于上一代的10 纳米FinFET 制程技術,台积電的7 纳米制程技術在逻辑闸密度提高1.6 倍,运算速度增快约20%,功耗降低约40%。至于,第二代的7 纳米(N7+)制程技術,在采用了及紫外光曝光技術(EUV) 之後,则于2018 年8 月開始试產。

而台积電也曾表示,自2020 年7 月份终于生產出了第10 亿個7 纳米制程芯片之後,换句话说,7 纳米制程自投產開始,到生產出第10 亿個芯片仅花费27 個月的时間,在平均每個月生產出3,700 万片7 纳米芯片的情况下,使得该制程较過去的其他制程都要更快达到其量產规模。另外,目前采用7 纳米制程的客户有数十家,其所生產的產品搭载在100 多種的產品上,而如果将這10 亿個内含数十亿個電機體的7 纳米芯片铺平,则足以覆盖13 個纽约曼哈顿。

紧接着7 纳米制程的發展,2020 年台积電的5 纳米制程也進入正式的量產阶段。而根据台积電公布的資料显示,5 纳米制程将會是台积電的再一個重要制程節點,其中将分為N5、N5P 两個版本。N5 相较于前一個節點的N7 的7 纳米制程性能要再提升15%、功耗降低30%。而更先進的N5P 则将在N5 的基础上再将性能提升7%、功耗降低15%,而N5P 制程技術则预计于2021 年正式量產。

回顾历程,台积電在1987 年成立时由1 座6 吋廠開始,如今已经發展成拥有4 座12 吋超大晶圆廠、4 座8 吋晶圆廠和1 座6 吋晶圆廠,并拥有一家百分之百持有之海外子公司──台积電(南京)有限公司之12 吋晶圆廠,及2 家百分之百持有之海外子公司──WaferTech 美國子公司、台积電(中國)有限公司之8 吋晶圆廠,再加上4 座後段封测廠的跨國性大型半导體公司。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台灣未上市股票產經資訊論壇  

壯陽藥, 支票借錢, 鹹酥雞推薦, 鹹酥雞加盟, 小資本加盟創業, 熱門加盟, 飲食加盟, 汽機車借款, 小額借款, 信用借款, 票貼, 支票貼現支票借錢24小時當舖, 空壓機屏東支票貼現屏東當舖台中搬家台中搬家公司, 支票借款, 房屋二胎, 中古沖床, 中古機械買賣, 堆高機, 未上市, 滑鼠墊, 悠遊卡套, 台北網頁設計, 飄眉 隆乳, 未上市台北室內設計, 室內裝潢, 信用卡換現金, 刷卡換現金, 獨立筒沙發, 基隆汽車借款, 堆高機, 財神娛樂台灣運動彩券首頁場中投注時間表台灣運彩足球賠率L型沙發布沙發荷重元, 資料擷取DAQ, Force Sensor, load cell, 台南小吃排行榜, 飲食加盟, 九州娛樂城, ptt網頁版, 網球比分, 中華職棒直播, 空壓機沙發工廠支票貼現, 獨立筒床墊高雄當舖, 支票借款, 未上市, 當舖, 支票借款,

GMT+8, 2025-11-1 09:31 , Processed in 0.507359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