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未上市股票產經資訊論壇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1|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国台湾股市变迁录

[複製鏈接]

2590

主題

2590

帖子

7898

積分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積分
7898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0-6-10 17:28: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证券买卖法》公布与落实,标记着股市成长渐渐规范化。为规范股票刊行与买卖,台湾政府于 1968 年 4 月公布《证券买卖法》,有用制约了股市操控举动,为市场有序成长奠基了根本,相干政策的落实也鞭策了台湾股指在 1969 年至 1970 年呈现了小幅抬升。别的,步入 70 年月以来,以 1966 年为基期的体例的台湾加权股价指数已步入成熟,市场渐渐走向规范。1972 年头,台湾股市履历了持久的低迷后起头拉升,而且持续两年量价齐升,1973 年末台湾股指一举站上 514,在早期低基数根本下,此两年的年均复合涨幅达约 95%,实现股市创建以来的第一次冲破性发展。

但受制于外围打击和金融鼎新滞后,70 年月至 80 年月初台湾股市持久震动调解。1973年,第一次煤油危机暴发,外部需求转弱,近两年的短牛行情被迫暂停。为应答股市下挫,台湾羁系部分曾出台《授信机构打点证券融资融券营业暂行法子》,即单向融资、制止融券,也被称为“跛足信誉买卖轨制”,但终极并未能拯救这次体系性打击激发的股市下跌。履历了两年的震动调解,1976 年台湾政府货泉市场化起头运行,容许其买卖利率不受央行管束,同时台湾经济同比增速短时间内实现高速增加,这也鞭策了台湾股指在1977 年迎来一段短时间的修复行情,但以后又再度步入横盘震动模式。纵观 70 年月后期至 80 年月初,固然实体经济进入飞速成长期,但因为金融系统成长后进,本钱市场效力低下,叠加全世界经济萧条和外部打击的影响,台湾股市呈持久震动调解走势。

2、19 世纪 80 年月复盘:中国台湾股市快速成持久

2.一、牛市根底:工业腾飞、汇率升值、住民财产积累

工业化过程敏捷推动,实体经济起飞助力“虚拟”市场繁华。70 年月末至 80 年月早期,中国台湾经济迎来工业化转型的首要窗口,为应答煤油危机暴发和外围需求的放缓,台湾政府出台了第 6 期四年经济扶植规划,台湾地域经济成长模式由前期工业园加工商业为主,转向重化工业,包含电力、交通、钢铁、船舶、石化等本钱及技能密集型财产。此中,最闻名的即蒋经国提出的“十大扶植规划”,包含中山高速公路、核能发电厂、高雄造船及煤油化工等重化工扶植。同时,台湾经济在 80 年月也拉开了自由化、国际化和轨制化鼎新的序幕。1955-1984 年 30 年间,台湾 GDP 年均增速中枢根基连结在 15%摆布,为以后的经济转型和“虚拟”市场繁华都打牢了根本。

持久商业顺差@堆%P582f%集大范%5LR97%围@外汇储蓄,台币升值吸引热钱涌入。80 年月以前,台湾根本货泉投放与外汇占款慎密相干,重要归因于那时台湾盯住(软盯住)美元的货泉政策。自从台湾出口导向经济模式创建后,就伴随持久的商业顺差和外汇储蓄增长,80 年月初台湾国际出入飞速跃升,外汇储蓄从 1980 年的 22.05 亿美元增至 1990 年的 724.41亿美元,外汇储蓄大范围晋升。1986 年,“广场协定”在美日主导下签订,台湾政府也起头着手对台币迟钝升值,但过后看该计谋并无减轻台币升值压力,反而进一步强化了本币升值预期,并驱动国际热钱涌入岛内市场。

货泉宽松利率下行供给丰裕活动性。70-80 年月台湾根本4S生食級干貝,@货%jZ3Nl%泉大范%5LR97%围@投放,除少数特别年份外,台湾 M2 增速都在 20%以上。大范围的货泉投放之下,台湾物价并无大幅爬升,必定水平上得益于该阶段实体经济需求照旧处在高速增加区间,吸引了部门新增货泉;同时陪伴汇改,利率政策也朝着市场化标的目的迈进,高储备率叠加利率下行,银行系统活动性溢出,丰裕的活动性情况也为尔后的资产代价抬升埋下了伏笔,多余的岛内活动性涌入地产和危害资产。

80 年月中后期,台湾迎来“疯牛”。从 1985 年到 1990 年,岛内开户数由 40 万户爆增到 503 万户,均匀以每一年翻一番的速率增长。1987 年起头,信誉买卖中融资融券余额大幅抬升,买卖热忱空前飞腾,鞭策股市腾飞,同年台湾经由过程了“证券买卖法批改案”,周全开放证券商设立的限定,并冲破掮客、自营的分业限定,截至 1989 年末,经批准开业的证券商由本来的 20 家激增到 373 家,场内买卖人数与证券商暴发式增加,台湾股市活动性引来庞大的增量发展。1990 年 1 月台股总市值由 1985 年 7 月的 3046 亿元新台币增至 77121 亿元新台币,股市成交额由 1985 年 7 月的 118 亿元新台币增至 1989 年 8 月的 32988 亿新台币,增幅均创汗青记载,并斩获昔时全世界股市排名的第 3 名,仅次于东京和纽约股市。

2.二、80 年月“疯牛”行情复盘

上世纪 80 年月中期到 90 年月初,台湾股市履历了为时 6 年的“疯牛”行情。从指数上涨节拍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波行情:大牛市启动,两年指数涨幅跨越 8 倍。1985 年下半年,台湾股市企稳回升,就此开启了长达 6 年的大牛市。自 1985 年 7 月尾至 1987 年 10 月初,台湾加权指数从 530 点延续拉升至 4673 点,两年多的时候内累计涨幅跨越 8 倍。1987 年起,日本为按捺经济泡沫起头收缩货泉,致使日本债市狂跌,打击随之分散至全世界,美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大幅爬升,叠加美联储开释加息预期加强旌旗灯号,终极激发美国股市大跌。受此影响,台湾股市也进入 3 个月的调解期,最大回撤达 49.93%。

第二波行情:疯牛初现,大盘指数打破 8000 点。1988 年头,台湾股市投资者情感再度飞腾,两融余额延续爬升,鞭策指数在年内冲突 8000 点。从年头的上涨,到 9 月 24 日涉及 8789 高点,这轮行情在不到 9 个月时候内累计收涨近 3 倍(涨幅 275.5%),疯牛迹象已愈发现显。为按捺过分飞腾的投资者情感,1988 年 9 月台湾相干部分出台筹备征收本钱利得税的政策,以后大盘持续 19 日收跌,从 8789 点跌至 5615 点,跌幅达36.11%。因为股市急速回撤,投资者请愿游行激发社会秩序混乱,办理层迫于压力颁布发表取缔本钱利得税征收规划,指数才起头触底反弹,但反弹行情未能延续,随后大盘指数再度回调,至 1989 年头回撤幅度到达 44.6%。

第三波行情:谋利情感舒展,指数颠簸加重,指数在极端泡沫化后崩盘。颠末 1988 年四时度的调解后,1989 年 1 月起,台湾股指再度发力上扬,从 1989 年 1 月的 4873 点延续震动走高,一时候市场乐观情感满盈,点位预期直指 15000 点,但彻底脱实向虚的行情演绎注定难以维系,陪伴 1990 年暴发的海湾战役暴发,台湾 80 年月的股疯以 12495点的罕有高点了结,前所未有的超等股市泡沫决裂,并以创记载的速率大跌,尔后 7 个多月跌落一万余点,到 1990 年 10 月 1 日,跌至 2485 点的谷底,累计跌幅迫近 80%。

总结来看,80 年月台湾股市得到了长足成长,股票市场活泼度与市值范围获得敏捷晋升。特别是 1985-1990 年,靠近 6 年的牛市行情为大盘指数进献了约 20 倍的涨幅,台湾上市公司数量在 80 年月的十年间大致翻了一倍(截至 1990 年到达 199 家),而台湾股票市场总市值更是在 1990 年头冲破了 7.7 万亿新台币的汗青记实,该峰值直到 1997年才被超出。在这场史诗级的牛市行情中,台湾投资者热忱几乎猖獗,在泡沫决裂前的1989 年第四时度,台湾指数的成交额到达 3060 亿美元,至关于 1988 年全年景交范围,日均买卖量更是跨越东京和纽交所之和;到 1990 年泡沫颠峰时,台湾股市活泼买卖账户数目激增至 500 万,已到达台湾总生齿的四分之一。

2.三、中国台湾運彩計算機,股市大幅颠簸与崩盘结束的缘由

上文已提到,台湾股市 80 年月的牛市行情,得益于工业化推动、本币汇率升值和活动性宽松等根基面身分的配合鞭策。同时,以散户为主体的投资者布局,对牛市行情的演绎起到了火上浇油的感化。终极,在根基面和资金情感面的负反馈打击下,台湾股市以大崩盘结束。

(一)公众热忱鞭策股市脱实向虚,80 年月后期估值紧张泡沫化。全部 80 年月台湾股市大起大落的暗地里,是极大的公众热忱与超高的换手率,这使得台湾股市与根基面脱钩,并敏捷走向紧张泡沫化。至 80 年月末,台湾市场凭仗不足 200 家的上市公司,进献了跨越东京和纽交所之和的成交范围。若分阶段来看,在牛市早期,股市在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鞭策下稳步上行,确切具有扎实的根基面支持;但 88 年以后的两波行情中,市场已转由资金情感所主导,1989 年末至 1990 年头,台湾市盈率始终保持在 50 倍以上,峰值时乃至到达了 70 倍,泡沫化水平十分紧张。

(二)台湾本土经济增加乏力,货泉收缩加重了股市调解压力。一方面,80 年月台湾工业化渐渐迈向成熟期,经济增速呈现内素性放缓,全部 80 年月台湾经济增加中枢由 70年月的 11%降至 7.6%,80 年月中后期到 90 年月又进一步降至 5%;另外一方面,80 年月末,台湾政府抛却盯住美元汇率轨制,并向浮动汇率变化,1990 年新台币兑美元汇率已由 1985 年的 39.86 变成 27.16,相对于美元升值 46.76%,汇率的大幅升值紧张影响了岛内出口竞争力。

80 年月也是台湾货泉轨制鼎新的首要转型期,1980 年台湾政府引入货泉市场利率,但官方为了低落本钱本钱、促成投资,延续报酬压低利率。这类当局的干涉干与举动不成防止的造成为了本钱设置装备摆设的扭曲,因为利率太低,致使大量民间储备不甘愿流入正规金融系统,也致使正规的信誉系统没法知足太高的资金需求,只能将稀缺本钱赐与相对于低效的公营企业(雷同国企),造成资本设置装备摆设扭曲。80 年月后期,台湾学界和官方都意想到利率管束的负面影响,并于 1989 年正式推广利率自由化鼎新,货泉市场和政策利率随即爬升,台湾金融业拆借利率自 1987 年头的 3.78%一起震动上扬至 1990 年头的 10.68%,而利率程度走高对资产估值泡沫构成直接打击,加重了股市的调解压力。

海外打击频发,日本泡沫刺破加快台湾股市崩盘。若是说岛内经济根基面为台湾股市的狂跌储蓄积累了内因,那末海外的利空身分则是压倒台湾股市的“稻草”。1990 年头日本股市崩盘,拖累全世界股市进入低迷阶段,随后美股也于昔时 7 月呈现大幅回撤,国际游资在赚取大量逾额利润后撤离台湾,加重了本土市场的调解压力。同年 8 月海湾战役暴发,原油代价在 1990 年到达近 5 年的汗青高位,制造业本钱抬升对低迷的股市落井下石。台湾股市从 1990 年 2 月至 10 月呈现前所未有的大崩盘,大盘指数从 12495 点跌去10000 余点。股市泡沫的大崩盘终极向全部金融市场分散,房地产代价也回声跌落,不少被股票和地皮套牢的企业营运也堕入窘境。

3、“新期间”——中国台湾股市迈向对外开放

3.一、中国台湾金融对外开放进程回首

商业磨擦叠加救市诉求,台湾外资开放于 90 年月初起步。中国台湾自 1986 年跃升为对美商业顺差第二大地域,美国接连公布《美国金融机构海外待遇陈述》敦促台湾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为了和缓台美商业磨擦,台湾在证券市场开放问题上起头做出妥协,外部压力鞭策对外开放起步。与此同时,台湾内部又恰逢 1990 年股灾,本钱市场大幅震动,市场交投情感堕入低迷,那时台湾股市投资人布局中天然人占比大等特色也致使市场中谋利情感强烈,股市不乱性较差。为了减缓商业磨擦,也为了应答股灾,台湾决议加大外资引进力度,为股市追求增量资金的支持,从此,台湾股市步入外资开放的漫长路程。

随机应变分步国际化,公道调控稳步成长。向前追溯来看,理论上台湾证券市场对外开放的摸索过程应自 1983 年开启,全部进程用时约 20 年,始终秉持谨严立场和随机应变的原则。总体而言,台湾政府所采纳的限定与鼓动勉励并用的国际化政策起到了公道调控、稳步成长的感化,有力地鞭策了台湾股市油污清潔劑,的成熟化过程。按照开放过程,台湾股市国际化大要可分为四个阶段:1)雏形期:容许海外投资者经由过程采办台湾证券投资信任奇迹所刊行的收益凭证方法间接投资台湾股市;2)QFII 期间:容许海外专业投资机构直接投资台湾股市;3)国际指数纳入与扩容期:准予一般外资投资人直接投资台湾股市,MSCI纳入并渐渐扩容;4)周全开放期间:周全开放外资直接投资台湾股市。

(一)雏形期:1983 年到 1990 年,容许外资以基金方法间接进入股市。以 1983 年 5 月 26 日台湾政府公布《证券投资信任奇迹办理法则》为标记,台湾起头容许外资经由过程证券投资信任公司赴海外召募境外基金,并投资于台湾的证券市场,外资间接入市开启。同年台湾陆续建立国际、光彩、建弘、中华等四家证券投资信任公司,经由过程以海外刊行受益凭证的方法让外资间接进入台湾证券市场,这类以境外基金的间接投资方法展开的台股外资投资模式,可以看做是台湾 QFII 轨制的雏形。

台湾关于证券投资信任公司持股的限定逐次铺开。1983 年 5 月,台湾仅限定单一证券投资信任公司投资单家公司刊行股票总额比例,不得跨越已刊行总额的 10%,但并未对全数证券投资信任公司总体持股范围加以限定;1995 年 7 月起头收紧证券投资信任公司持股限定,并随市场成熟水平晋升渐渐放宽。整体来看,证券投资信任公司投资股票的比例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向,直到 2000 年末,台湾对质券投资信任公司的持股限定完全铺开。

(二)QFII 期间:1991 年至 1996 年,渐渐测验考试有前提的外资直接投资。1990 年 2月至 10 月受岛表里身分影响,台湾股市行情急剧下挫,加权指数由 12495 点高位降至2485 点,跌幅超 80%,出于救市必要,台湾在 1990 年末批改了《华侨及外国人投资证券及其结汇法子》,并于次年首个股市买卖日正式开放 QFII 轨制,海外资金从此开启了有前提直接投资台湾股市的新征程。

外资对台有前提的直接投资过程谨严有序推动。台湾在施行 QFII 轨制的进程中,始终连结相对于谨严的立场,渐渐放松及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资历前提、投资额度、投资范畴、投资比例,和资金汇出汇入等限定。开放早期,台湾在 1991 年仅容许知足前提的外资银行、保险公司和基金办理机构对台直接投资,随后容许介入直接投资台股的机构投资者范畴渐渐扩大,直到 2003 年,及格境外投资者资历限定完全铺开。

QFII 持股限定上限亦逐年晋升。1993 年,台湾单一及格境外投资者持股上限仅为 5%,且全部及格境外投资者对的单一标的持股上限也仅为 10%。而在随后的几年时候内,QFII 持股限定调解渐渐加快,1999 年内持续两次晋升持股上限限定,次年更是完全铺开持股限定,充实赐与 QFII 持股空间。

(三)国际指数纳入与扩容期:1996 年至 2003 年,外资投资者资历限制根基竣事,MSCI 纳入并渐渐扩容。1996 年起,台湾完全铺开投资者资历限定,通常知足前提的一般外资投资者都可直接投资台湾股市,但买卖中的投资持股限定继续持续谨严,逐级放宽。一般外国投资者对单一公司股权总体持股上限在 1996 年 3 月仅为 20%,且这一限定直到 2000 年末才完全铺开,而对小我持股限定调解则相对于挫折,从最初的不设限到以后由严渐宽,直至 2000 年 12 月完全铺开,至此,外国投资者资历和持股限定的汗青根基闭幕。

与此同时,国际焦点指数也起头将眼光投向新兴的台湾股市,1996 年 9 月 3 日,中国台湾股市初次依照 50%比例纳入 MSCI 指数,2000 年更是持续两次扩容,别离于 6 月 1 日 和 12 月 1 日将纳入比例调至 60%和 80%;同年富时罗素指数也将台湾股市纳入全世界指数,该阶段台湾股市的开放过程加快推动。

(四)全面临外开放期间:2003 年迄今,QFII 退出汗青舞台,境外机构投资周全开放。为了加快金融鼎新,扩展证券市场的范围,台湾在 2003 年 9 月 30 日批改颁布《华侨及外国人投资证券办理法子》,取缔 QFII 轨制设置,将外资分为境外机构投资人(简称 FINI)和华侨与外国天然人(简称 FIDI)两大类,此中,境外机构投资人投资台湾证券市场,彻底取缔投资额度及汇入时代限定。陪伴外资限定周全铺开,台湾股市范围不竭扩展,活动性程度晋升,指数扩容过程也不竭推动,截至 2005 年 5 月,台湾股市已彻底纳入MSCI 指数,尔后外资成为台湾股市资金布局的首要构成部门,对台湾股市发生了深入的影响。

3.二、对外开放布景下,中国台湾经济和股市走向成熟

从上世纪 80 年月后期起头,陪伴股市对外开放过程的推动,台湾经济也自上而下地开启了以国际化、自由化、轨制化为焦点的转型。在履历过 60-70 年月以出口为导向的工业化腾飞后,岛内的重工业成长与根本举措措施扶植根基成型;进入 80 年月后,外围经济危机对台湾经济造成为了不小的打击,固然其很快从危机中修复,但随之而来的恶疾也起头逐步表露。如:跟着岛内劳动力本钱的晋升,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工业上风逐步损失;城镇化步入中后期,亦难以成为继续鞭策经济发展的支柱。在此布景下,台湾政府基于全世界化深刻成长、新兴技能革命方兴日盛的大情况,走向了工业化进级转型的门路,80 年月到 90 年月,台湾计较机、半导体、数据存储等电子信息财产取患了长足的成长。

更加首要的,是对外开放布景下,台湾股市本身的成熟化。前文已提到,固然台湾股市活泼度与市值范围在 80 年月获得显著晋升,但堪比“股疯”的大起大落对本钱市场和实体经济都造成为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进入 90 年月后,借助国际化推动,台湾股市在此前的成长根本上飞速进化。从 90 年月初到 2010 年的二十年间,台湾上市公司数目由不足200 家扩充至 750 余家,市值总范围跨越 20 万亿新台币,相较 90 年月初翻了近 10 倍。更首要的是,台湾股市在投资者布局、买卖特性和订价模式方面都渐渐实现了成熟化,2000 年后台湾股市已成为区域化、国际化的代表性成熟市场之一。

(一)投资者布局优化,岛内散户让位于外资与机构。自 90 年月中期 MSCI 纳入台湾股市起头,外资入场的影响加快显化。从买卖占最近看,90 年月以前台湾市场绝大部门成交量由散户所进献;而从 1996 年起头,外资买卖占比从 2%快速晋升,10 年后已不乱在台中搬家公司, 20-30%。且值得存眷的是,外资引入对投资者买卖布局的影响重要体如今对岛内散户的挤压效应,岛内机构买卖份额并未削减,始终不乱在 15%摆布。截至 2019 年 Q1末,小我买卖者在台湾股市买卖占比仅为 59%,相较 1996 年降低了 30 个百分点,台湾市场的投资者布局显著优化。从持股市值占最近看,台湾外资持股占比由 1997 年 8%晋升至 2018 年末的 28%,边际增量最大份额来自于外资机构持股,而岛内小我投资者持股范围则逐年低落,其份额逐步转移给外资与机构。

(二)订价模式逐步趋于价值化。从订价系统拆借来看,2003 年是台湾股市订价天平的“分水岭”,2003 年以前 MSCI 台股指数与 PE 走势根基一致,而与 EPS 瓜葛不大,二者相瓜葛数别离是 0.89 和-0.03;但 2003 年以后 MSCI 台股指数与则与 EPS 走势强相干,而与 PE 走势乃至反向,二者相瓜葛数别离是 0.83 和-0.56。从上述台湾外资开放过程回首中不丢脸出,2003 恰是台湾外资开放的关头节点,QFII 轨制完全退出汗青舞台,台湾外资限定完全铺开,且自此起头,外资持股占比和买卖占比均起头敏捷晋升,即外资的大量涌入是指导股价回归 EPS 的首要气力。现实上,这类订价系统气概的转换也是内涵价值的从新发明和订价进程,鞭策了台湾股市的价值化投资理念的回归。

(三)买卖举动成熟化,换手率和估值中枢趋向下行。相对付机构投资者而言,资金范围小、持久持股意愿低和非理性频仍买卖,使得小我投资者终年连结数倍于机构的换手率,而跟着国际化推动和投资者布局的改良,换手率也凡是呈趋向性回落。2000 年以前台湾终年保持 20%以上的月换手率,到 2005 年后根基降至 10%如下,比年来又进一步回落至 5%摆布。另外一方面,外资流入范围与本土市场估值程度凡是呈反向瓜葛,这就带来了总体颠簸的降低,跟着国际化的推动,市场非理性涨跌逐步削减,市场估值中枢呈趋向下行。

(四)岛内权重蓝筹及上风行业价值重估,部门龙头订价权渐渐向外资转移。除进献增量资金外,国际化还带来了权重蓝筹板块和上风企业的价值重估。在台湾外资持股快速晋升阶段(2002-2008 年),台湾 50 指数相对于大盘延续抬升,而中小盘股表示则广泛欠安,以台湾 100 指数代表的中小公司指数相对于溢价延续走低。别的,本土的上风行业或板块也跟着外资入场而延续走强,如半导体、食物,而部门无关行业(如电力、金融)走势则相对于弱势。别的,部门板块或个股订价权也渐渐向外资转移,以代表性的龙头公司台积电为例,在国际化过程中,企业红利向好与外资流入同时@产%46妹妹P%生@时,股价受益于资金与根基面的两重驱动;但外资流入与事迹走势会呈现分解,此时事迹影响相对于弱化,股价更偏向于跟从外资流向,乃至显现与短时间根基面脱钩。

(五)与海外市场联动瓜葛加强,指数走势牛长熊短。外资的入场除带来本土市场买卖气概的变化外,还会推升台湾股市与外围市场的相干性。从台湾股指与美股的走势来看,跟着国际化推动,岛内市场与美股的相干性逐步加强。对付外资而言,其跨国资产结构与全世界危害偏好高度相干,外围市场情感向好时,新兴市场凡是城市受益于“溢出效应”;而当外围颠簸加重、汇率大幅贬值等危害事务呈现时,外资凡是会低落危害敞口从而激发资金撤离。2003 年以后,台湾市场走势与西方发财经济体根基趋同,除 2008年金融危机呈现大幅回撤外,指数走势也逐步表现出“牛长熊短”的特性。

危害提醒

一、经济增速不及预期;二、海外颠簸加重;三、指数扩容不及预期。

来历:金融界网站返回搜狐,检察更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台灣未上市股票產經資訊論壇  

壯陽藥, 支票借錢, 鹹酥雞推薦, 鹹酥雞加盟, 小資本加盟創業, 熱門加盟, 飲食加盟, 汽機車借款, 小額借款, 信用借款, 票貼, 支票貼現支票借錢24小時當舖, 空壓機屏東支票貼現屏東當舖台中搬家台中搬家公司, 支票借款, 房屋二胎, 中古沖床, 中古機械買賣, 堆高機, 未上市, 滑鼠墊, 悠遊卡套, 台北網頁設計, 飄眉 隆乳, 未上市台北室內設計, 室內裝潢, 信用卡換現金, 刷卡換現金, 獨立筒沙發, 基隆汽車借款, 堆高機, 財神娛樂台灣運動彩券首頁場中投注時間表台灣運彩足球賠率L型沙發布沙發荷重元, 資料擷取DAQ, Force Sensor, load cell, 台南小吃排行榜, 飲食加盟, 九州娛樂城, ptt網頁版, 網球比分, 中華職棒直播, 空壓機沙發工廠支票貼現, 獨立筒床墊高雄當舖, 支票借款, 未上市, 當舖, 支票借款,

GMT+8, 2025-11-1 09:03 , Processed in 0.062777 second(s), 5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